返回
懷化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議
時間:2022-05-08 15:25:23點擊數: 來源: 懷化人大
懷化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議

(2022年4月29日懷化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論述,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全域旅游戰略、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決策部署,推動《中共懷化市委懷化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動全市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落地落實,加快把懷化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辦法》,結合本市實際,作如下決議:

一、堅持和完善一體化推進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市生態文化旅游業發展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堅持全市“一盤棋”,一體化規劃、一體化推進,整合資源要素、扶持政策、項目資金、各方力量,促進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政府要牽頭成立促進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專班,建立健全市級領導聯系幫扶生態文化旅游項目和企業、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重要事項、重大問題,構建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專班落實、部門協同的工作格局;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要按照分工各負其責,落實任務,加強協作;各縣市區按照市生態文化旅游業發展領導小組的決策部署,統籌抓好本區域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堅持每年舉辦一次全市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由各縣市區競爭申辦,對承辦地給予項目資金支持,努力實現“舉辦一屆旅發大會,提升一個承辦地”。

二、進一步優化生態文化旅游規劃設計。堅持全域旅游理念、“多規融合”要求,依托懷化資源稟賦、交通區位、產業基礎等優勢,對接《湖南省旅游業“十四五”規劃》賦予懷化的“湘西南門戶”“雪峰山旅游板塊”生態文化旅游集散中心、新增長極發展定位,按照“保護生態、植入文態、培育業態”的總體思路、“山、水、文、廊、城”的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完善生態文化旅游規劃設計,加強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的有效銜接,積極爭取大湘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專項規劃納入省級層面統籌規劃,切實防止無序開發、低水平開發。堅持“一張藍圖畫到底”,加強對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效果的檢查評估,強化規劃實施的嚴肅性、權威性。

三、全面提升生態文化旅游品質品牌。深入挖掘懷化資源優勢和文化內涵特質,以紅色、綠色、古色“三色”為底色,以古城、古鎮、古村“三古”為依托,高水平做好懷化旅游形象的定位與策劃,讓千里沅江、神韻雪峰旅游品牌唱響全國、走向世界。各縣市區要按照“一縣一主題”要求,科學確立本地區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定位和主要路徑。強力推進品牌創建引領行動,推動創建5A級旅游景區,突出抓好“千里沅江·懷化畫廊”生態文化旅游黃金走廊建設,精心打造“雪峰畫廊、古城商道、沅江水秀、侗苗風情、紅色記憶”精品線路,不斷提高懷化生態文化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建立政府支持、部門協同、企業聯動、媒體跟進、社會參與的“五位一體”宣傳推廣機制,強化協同宣傳,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新媒體傳播手段,不斷擴大懷化生態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加快生態文化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旅游路網建設,積極謀劃和推動旅游快速干線、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力爭3A級以上旅游景區基本暢行旅游大巴車;用好鄉村振興政策機遇,積極爭取國省項目資金支持,努力補齊農村交通道路等基礎設施短板,加快構建“快進慢游”路網。完善景區景點配套設施建設,加強旅游集散中心、交通標識和旅游標識、旅游廁所、景區停車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五、強化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政策支持。認真落實《懷化市促進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獎勵辦法》,研究制定促進生態文化旅游消費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對旅游營銷、等級景區創建、旅游星級飯店和星級旅行社創建、文旅特色小鎮和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創建、優秀旅游人才、旅游商品開發的獎勵獎補,探索建立支持旅游項目用地、用電和融資的新方式新機制。切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生態文化旅游企業紓困解難工作,認真落實國家惠企政策,完善發放穩崗補貼、加強金融扶持、刺激市場消費等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加快發展。

六、加強生態文化旅游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大力積極引進高素質、專業化、復合型的優秀旅游人才,完善落實引進、培育、使用人才的務實管用措施,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加快建立懷化旅游智庫。鼓勵支持在懷高等院校加強旅游學科體系建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積極發展旅游職業教育,加強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大力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實用型、復合型人才。深化旅游行業管理體制改革,健全旅游行業評價制度、社會保險制度和薪酬待遇保障制度。

七、做大做強生態文化旅游市場主體。創新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項目招商方式,堅持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大力引進生態文旅產業龍頭企業。重點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上市,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優、小而新”的旅游企業,新增一批文旅規上企業。深化國有旅游景區和涉旅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景區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鼓勵支持生態文化旅游企業跨區域開展聯盟合作,實行統一開發、統一建設、統一營銷,實現單體開發向區域聯合開發轉變。

八、加快發展智慧旅游。積極推動生態文化旅游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全面實施“智慧旅游”系統工程,整合相關部門和單位數據資源,打造“嗨游懷化”智慧旅游云,促進生態文化旅游產業“上云、用數、賦智”,打造數字經濟新平臺,形成數字經濟新實體,增強發展新動能。大力推進景區景點通信設施建設,加快推進A級景區、旅游星級飯店、旅行社、鄉村旅游示范點旅游信息標準化達標,力爭到2025年,全市4A級以上景區實現4G全覆蓋,核心重點區域實現5G全覆蓋。

九、強力推進生態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大力推進旅游與農業、工業、交通、體育、衛生、健康、科技等深度融合,堅持全要素融合、全鏈條發展,積極開發新產品、培育新業態,切實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深化生態文化旅游與科技融合發展,充分運用人工智能、云計算、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打造多元化沉浸式體驗業態。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深度挖掘和利用紅色文化、稻作文化、和平文化、侗苗民族文化、商道文化、屈原文化等文化資源的內涵和特質,擦亮生態文化旅游的底色,實現“處處有景、處處有文化”。

十、切實優化生態文化旅游發展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力支持生態文化旅游市場主體創新創業。制定全市統一的旅游行業服務質量標準,強化旅游市場秩序監管。加強對生態文化旅游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推動企業落細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切實做好重大節假日旅游景區、旅游節慶場地等安全服務保障工作。對破壞旅游發展環境的行為,損害生態文化旅游企業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嚴肅處理。全力維護旅游企業、旅游從業人員和旅游者的合法權益。市人大常委會加大對旅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貫徹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運用法治方式助推全市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